Biker 文化的生活詮釋 - Mark Motorcycles(黃馬克)
提到台灣這十年來 Biker 文化的重要指標,除了頗具代表性的雜誌 Free Biker 之外,就是早期一群憑藉著熱情玩車的素人們,Mark Motorcycles 主理人黃馬克就是其中之一。早在 Free Biker 還沒成立以前,當時沒有Facebook、Instagram 等等,如今所想得到的網路資源基本上為零,僅能透過揣摩日本雜誌,以國產輕擋車為素材,透過非常稀少的資源來完成心目中的手工車。
黃馬克回想起當時辛苦卻也是最開心的時期,想法點子有了,但對當時的工廠來說根本是天馬行空,被拒於門外更是家常便飯,一台手工車從無到有中間所經歷的曲折難以細數,但一群車友討論怎麼樣改裝才會最帥、各自發現新奇的事物也會想要盡快分享出去,單純熱愛騎車、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的滋味,『車』就形同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興趣+熱情=成功
Mark 露天拍賣琳瑯滿目,改裝套件不下百種,其中『套餐』選項相當引人注目,消費者能用更經濟實惠的價錢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裝,對於剛進圈子但對改裝沒頭緒的車友最為便利,消費者-店家雙方互惠互利的聰慧點子,也是馬克興趣和工作互相激盪所產生的火花;
大學畢業於文化國貿系,從小對經商十分有興趣,但畢業後進入成衣廠採購部門上班,每天面對著枯燥乏味的數字,騎車、改車、與車友喇賽儼然是疏通壓力的唯一管道,工作之餘,透過網路販售一些獨自開發的碼錶架和國內外搜刮到的零件,出乎意料受到廣大車友的歡迎,彷彿沙漠中的綠洲為市場注入新生命,嗅到這股商機的馬克毅然決然辭去成衣廠的工作,轉而專心經營十幾年前還不成熟的網拍。
座落於北投一角,兄弟倆聯手打造改車天堂
獨到的審美觀加上天生適合經商的頭腦,從只有三個錶架的小小賣場開始,到現今 Mark Motorcycles 對於改裝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就算是剛接觸改裝圈的新手或已在圈內打滾數十年的前輩,不論什麼款式風格、輕擋車、重車、老車等等,車上總會看到 Mark Motorcycles 零件的影子,延伸到東南亞、澳洲,甚至是世界知名改裝店家 Heiwa Motorcycle 也都是馬克的客戶, Mark Motorcycles 出品亦可說是品質保證。
開著老貨車(好馬747) 參加2017年7月Junk Mucket 活動
衝擊後文化產生
Cycle Headz、Street Biker 等日本雜誌,是當時少數能充實 Biker 文化的窗口,由於語言的隔閡僅能透過平面圖片來欣賞了解,馬克心中那股悸動終於在 2010 年前往 Mooneyes 展場得到平復,展場內看到許多大師級驚艷、絢麗的作品,而更加吸引馬克的卻是外圍停車場那群 Biker,近距離觀看宛如表演的踩發 Show,聞著令人亢奮的機油味,心跳隨著引擎三拍聲響跳動,直接感受到人與車互動時的那股激情,遠比觀賞車更讓人無法自拔,也為馬克日後改車風格埋下伏筆。
2013年參加位於日本橫濱舉辦的 HRCS (停車場)
車得搭上人才能稱得上文化
如果只把改裝風格分成 New/Old School 來看,那 Mark Motorcycles 作品大多偏向正統 Old School ,但破爛、骯髒跟 Old School 很多人時常會混為一談,馬克認為不分什麼年份、風格、造型,應該適當保持原本的樣貌,過度美化與加工反而破壞了與人之間的聯繫,欣賞過馬克作品的車友,仔細觀看比例、完整度、細節、巧思絕不比那些乾乾淨淨的車差,反而會有一種『這台車一定是有人在騎』的感受,是馬克所追求的氛圍。
2011 Harley-Davidson 883L
1979 Yamaha XS650
1982 Yamaha XS650
改裝圈催化劑
台灣從不缺人才,烤漆、板金、包椅墊、修車各行各業都有高手存在,困難在於一台車從頭到尾的整合,需要同時擁有大量知識判斷計畫是否合理,並且具備良好的審美觀方能將以上想法具體的傳達給師傅,Mark Motorcycles 扮演的正是其中穿針引線的角色,馬克出廠的手工車之所以獨樹一格,在於閱讀大量有關改裝車方面的資訊、知識,整合後吸收優點配合每台車的特性加以呈現出來,而在追求『帥』這點上近乎偏執,就連看不到的小地方,不論花費多少心力、時間都絲毫不妥協,展現所謂職人堅持的含義。
馬克早期作品 (SR400) ,從繪製設計圖開始,結合台灣各項手工藝的藝術品
『雖然大家整天抱怨政府、大環境不好,羨慕日本、美國多開放,但什麼都不做的話,現況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在這充滿框架的天空下更是要用力玩、盡量改。』
Biker 文化先鋒
2010 年橫濱回國後,隔年就買了一顆 1977 年 Shovel 引擎,玩過老車的人都理解,過程中的煎熬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得了的,買錯零件稀鬆平常,好不容易修復完畢,騎沒幾次又有新的問題產生,這才是最大的挫折,無止境的輪迴讓許多有心人鎩羽而歸。有趣的是玩老車過程雖然痛苦,但破解過後的成就感同樣無法比擬,也是老車始終不會凋零的主因;經過長達六年的時間多次大修、大改,總算掌握老哈雷的個性,外加 1964 鐵頭、1979 Yahama XS650 和最近剛入手的 1990 Nissan e23,馬克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下還能有如此充沛的熱情和毅力,著實讓人讚嘆 Real Biker 就應如此。
1964 Harley-Davidson Ironhead
AS A REAL BIKER
日本 Biker 文化推廣多以服飾圈為領頭,早期喜愛古著、關注美式文化、騎哈雷在日本也算非常小眾的族群,但旁人漸漸被他們的穿著、生活方式與玩車風格所吸引,人數越多玩的也就越深,在足夠歷史文化底蘊與多方面新知識的吸收後,最終走出屬於日本自己的 Biker 文化。
浸淫在改裝圈長達將近十五年時間的黃馬克,從接觸日本 Biker 文化後,徹底了解除了車子本身,服飾、配備更是整個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除了整體的穿著搭配,甚至連安全帽上的選擇都有它迷人的歷史脈絡,總希望自己能與自己辛辛苦苦改出來的帥車是相互協調的,甚至於在一般生活裡也能讓人感受到你是身為在這個 Biker 文化中的一員,不應該車是車、人是人,變成兩碼子的事。
馬克平時就經常穿著我們所代理的品牌 West Ride,這次由 May club 發起,以日本千里濱跑沙活動為主題的三方聯名 T,也受到馬克的認同與喜愛!以 WEST RIDE 囚犯橫條紋拼袖長 T,搭配日本刺青藝術家 CxTxM 以幾十年來獨特視野所繪製出的主圖,圖像中不僅結合 May club 於千里濱跑沙將參賽的 Panhead 老哈,在骷髏騎士的服飾上也呈現 20 年代的 Racing Jersey、50 年代的 Checker Helmet 等細節。
儘管最終千里濱賽事因颱風因素取消,但我們所熱愛的摩托車文化精神不滅!如同馬克所說的,如果什麼都不做,現況是不會有所改變的!就讓我們繼續為這文化所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