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nguage

Currency

JOURNEY

古董印地安銀飾最初的製銀原料 COIN SILVER

by May club 20 Aug 2017 0 comments

現在的銀飾有 999 純銀,而一些古董印地安銀飾可見 Sterling 打印,代表著 92.5% 銀成分與 7.5% 的銅,也就是一般人所知的 925 紋銀,但你聽過 Coin Silver 嗎?

Coin Sliver 與銀幣(Silver Coin)雖然看似相同,實則不同。以古董印地安銀飾來說,收藏家會將 1964 年以前美國銀幣所製的印地安銀飾品稱為 Coin Silver,之後則為 Sterling Silver。

翻開美國早期的歷史,在 19 世紀中期以前白銀還是相當稀缺的昂貴金屬,當地的銀匠在銀原料的取得除了銀餐具以外,最方便的就是銀幣了!尤其 1855 年掏金潮的影響,讓白銀的價格相對黃金上漲,熔融銀幣的作法則是更為成本低廉。

從殖民時期開始流通的貨幣如墨西哥披索、英鎊、法郎及普及的西班牙銀元(因為質量與成色的精純,獨立後到 1857 年前都仍是美國法定貨幣),都是銀匠可以運用的原料。

這些不同地區的銀幣銀含量參差不齊,其中英鎊 Pound Sterling 則早在西元 1300 年即制訂 92.5% 銀含量規範,沒錯!也是後來美國遵循的 Sterling Silver 標準

而當時的銀匠透過捶打方式創作的作品也往往能看到淺淡的銀幣刻紋。當中也有混和鎔鑄不同的銀幣成銀錠再加工的飾品,因為銀含量的不同,比起一般純銀飾品更帶有特殊的金屬光澤感。 


(Via / Silver Ingots

一直到 1859 年美國才在內華達州發現第一個銀礦 Comstock Lode,在此之前美國所見的銀製品如銀餐盤、燭台、湯匙甚至於銀錠都是來自於歐洲輸入的”成品“。

(Via / Paul Revere House

19 世紀 70 年代後出產的白銀產量可觀,也讓白銀價格不再高不可攀,一些製作銀器具的美國在地銀匠,也轉而改用 Sterling Silver 標準銀錠來取代 Coin Silver 的製作。畢竟南北戰爭結束的黃金年代,讓美國超越英國成為經濟最強大的國家,而銀器作為富裕人家的象徵,也就勢必得維持一定的精緻水準。

然而,對於當時處於弱勢的印地安人來說,銀飾的製作僅僅是為了作為自身的裝飾或交換物品餬口,在不可能囤積白銀的情況下,也就更只能往口袋裡的銀幣掏了!

在 1890 年美國推動毀損國幣條例之後,印地安銀匠轉往以墨西哥披索製作,由於銀含量較高的關係,更軟的金屬特性反而讓敲擊拉伸造型更為容易,同時偏淡藍的金屬光澤也不同於一般採用美國銀幣製造的淡黃金屬光澤。

19世紀末 Fred Harvey 時期也開始提供 Sterling 給雇傭的印地安銀將以應付日漸發達的觀光產業,而 Coin Silver 也就漸漸地被取代。儘管許多人僅重視銀飾的造型與外觀,但不可否認的是 Coin Silver 絕對是起初印地安銀飾最艱辛也最具特殊意義的代表。 

對我們而言,CHOOKE 就是如今能完美詮釋 Coin Silver 的最佳代表!

捨棄了購買現成的銀板、銀片、銀塊,完全遵循著古老印地安人的製銀方式及傳統的 Stamped、Repousse 等加工技法,所呈現出來的作品帶有如同古董印地安銀飾品的舊時代美好。

但他在依循古法的同時又打破陳規,以全新的想法重新呈現 Native American Jewelry 的樣貌,不論是結合 Hobo Nickel 硬幣浮雕刻藝術,或者是保留美國銀幣上不同老鷹型態來創造的羽毛,每一系列作品都帶有獨特鮮明的 Chooke 風格,讓你完全不得不敬佩與喜歡它。


 

Prev post
Next post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need to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

Thanks for subscribing!

This email has been registered!

Shop the look

Choose options

Edit option

Choose options

this is just a warning
Login
Shopping cart
0 items